识阴阳体系,悟生命本源,明治病诀窍(精彩)
编者按:只要是中国人,对于阴阳这个词都不会陌生,然而真正懂阴阳的,恐怕不多。张仲景在《伤寒论》里,用阴阳对脉象、证候进行分类,阴阳和谐是健康的保证,阴阳失调就会产生疾病。治疗疾病,就是运用各种方法,使人体的阴阳重新达到和谐,这个时候,你的病就好了。且听郝老师用非常轻松的语言、以各种故事和案例、运用《伤寒论》的智慧讲述阴阳本源。
高中我学理科,到了大学,学中医以后,老师一讲阴阳五行,天人相应,我如坠五里雾,不摸底细。
放寒假回家,我说:“老爸,你让我学中医,现在我觉得,中医的这些语言科学吗?我对这些术语好像产生了动摇,从小我在家里看你们看病,就是凭个经验。”
我父亲说:“小子,什么凭经验?这里面是有理论的。”
有一天,来了一个三十来岁的人,整个下巴长满须疮,有的已经破溃流脓,整个下巴肿得高高的。父亲让我先给他看。这不就是感染吗?我想,打点青霉素就行了。那个人说,“我都打了一个多月青霉素了,护士见了我害怕,针都扎不进去了。”没用!
“那我就给你开点清热解毒的,凉血活血的:银花,连翘,蒲公英,紫花地丁,板蓝根,大青叶,还有黄芩,黄连,黄柏,所有苦寒的中药,我都给他开进去了。我一边写,他一边说“大夫啊,这些药,别的大夫也都给开过,我吃得胃都疼了。”没效!
两招过后,父亲在一旁笑了“你辨证辨证啊!你学诊断了没有?”
“还没学完。脸是不是分区啊?诊断书上说了,脑门心这个地方属于心肺,鼻子这个地方属于脾胃,下巴这个地方属于肾。他患的是毛囊炎,细菌感染,这属于肾。”
父亲又问:“这是实证还是虚证?”
“这化脓感染是实证。”
“你凭什么说是实证?你问问他多长时间了?”
那个人说有两年了,开始比较轻,最近三个月越来越重。
父亲问我,“快两年了,是慢性的还是急性的?”
“当然是慢性的。中医说,久病多虚,新病多实。你说这是实证还是虚证?从这个角度来看,能不能辨成肾阴虚呢?虚阳上亢,虚火上炎。”
父亲说,“行,有门儿。”
如果说是肾阴虚,这个方子我会开。你不是养阴吗,我开个知柏地黄丸,补肾阴,加知母,黄柏,泻虚阳。
开完后,父亲看了看,又加了两味药:一个是热药,肉桂五分,那个时候还没用克,用的是几两,几分。另一个是麦冬一两。
我说:“老爸,你加肉桂干什么?他是个炎症,你还加热药?“
“这叫引火归源。上面虚火上来了,底下给它点把火,把火引下来。”
我心想,这理论是真的还假的?“那你加麦冬干什么?麦冬也不补肾阴。”
他说:“现在肾阴虚了,虚火上炎,所以,我们在补肾阴虚的基础上,重用麦冬,养肺阴,这叫虚则补其母。母大则儿肥,为什么我们家老猫生完小猫,要给老猫吃鸡肉呢?希望它奶水多,才能把小猫养好,这叫虚则补其母。”
开完药方,我心里想,凭这个理论,就能把下巴的须疮治好?寒假没几天,我就回北京了。
西医治病,治的是人得的病,不管什么情况,都用抗生素,但病菌很快就会产生抗药性,所以,有些感染很难治愈。而中医治病,治的是得病的人,根据中医理论,人的很多病症都可能与阴阳失和有关,所以要利用药物调整阴阳,那么这个抗生素治不好的脓疮,用中药能治好吗?
第二学期很快过去,暑假我又回家了。那天我在马路上走着走着,一辆吉普车开得很快,从我跟前过,突然来了一个急刹车。那小伙子跳下车来:“你开了个方子,你爸又加了两味药,我吃了几十付,就好了。”这还真有效啊!
在这个病例里,涉及到肾阴虚,虚阳上亢,涉及到阴阳的问题。在这个病例里,还涉及到虚则补其母,涉及到金生水的问题,这就涉及到阴阳五行。那么,这阴阳五行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?张仲景在他的《伤寒论》里,用阴阳对脉象进行分类,用阴阳对证候进行分类。阴阳和谐是健康的保证,阴阳失调就会产生疾病。治疗疾病,就是运用各种方法,使人体的阴阳重新达到和谐,这个时候,你的病就好了。
在我们日常生活中,阴阳几乎无处不在,无处不有。一个家庭,如果女士在事业上名比较望大,男士稍差一点,人家就说,这个家阴盛阳衰。一谈天气,今天阳光明媚,明天阴天下雨。一谈人的性格,这女孩是阳光女孩,性格开朗活泼,那个老家伙,阴险毒辣,都有一个阴阳问题。
有一次,一个50来岁的女士,到我门诊上看病。
她说,“大夫,我阴虚阳亢。我眼睛干,嘴干,鼻子干,这不是阴虚吗?我一阵烘热,脸红了,胸口一阵热,随后出汗,心里烦,急躁,看谁都不顺眼,在家骂先生,骂孩子,不能控制,夜里睡不着觉,这不是阳亢吗?”
可见,阴阳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,是一个处处可见的术语。
讲到阴阳,我们也许会想到各式各样的阴阳图。你到北京白云观看看,道家八卦图的核心,就是阴阳图。前些日子,我在法国,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那个盟军登陆的诺曼底博物馆参观,那里有二战联军登陆时的一个部队,就用阴阳图作为自己部队的标志。韩国的国旗,也是一个阴阳图。
阴阳二字,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,但是,在中医理论中,阴阳究竟是什么意思呢?何为阴?何为阳?为什么说,阴阳是生命的本源?
其实,中文里的阴和阳这两个字本身,就包含了阴阳的本意。中国有一本最早的字典,是东汉许慎编写的《说文解字》,对阴阳二字,是这么解释的:阳,高明也。就是在山坡上,向阳的那一面,明亮的地方,就叫阳。阴,水之南,山之北也。
中国大地,在地球的北半球,西高东低,我们的山川河流,大多是由西向东走向,重要山脉大多也是自西向东走向。太阳在我们的南边天空,所以,水的南边,山的北边,就是我们说的背阳的地方。阴阳的本意是:向阳的就属于阳,背阳的就属于阴。
推而广之,凡是明亮的,温暖的,积极向上的,进取的,具有这些特征的事物,都属于阳。反过来,凡是属于黑暗的,寒冷的,消极向下的,退行的事物都属于阴。
对事物进行阴阳属性划分的时候,一定要注意是处在同一级别的两个事物。比如一个家庭,一男一女,男为阳女为阴,如果是两个男同学,你就分不出谁是阴谁是阳。在《红楼梦》第三十一回里,史湘云给她的丫环翠缕,讲阴阳,讲得不错。丫环说,小姐我懂了,小姐属阳,我属阴。她懂了吗?她没懂。
天人相应的理论说,大自然中有什么,人体内就应该有什么,那么,人体中的阴阳是怎么划分的呢?人体处处有阴阳,大家伸出手看一看,一个手心,一个手背,我们说手心手背都是肉,但手心手背颜色一样吗?结构一样吗?不一样。这就是阴阳打上的烙印。
我们肺的呼和吸,心脏的收缩和舒张,细胞的同化与异化,什么叫同化?我们吃的营养物质,吸的氧气变成我们细胞能用的东西,叫同化。细胞通过代谢,把一些废物排出来,叫异化。我们内分泌活动,常常是两种激素既对抗又协调地完成某一项功能,肌肉的收缩和伸张,人体精神的兴奋和抑制,觉醒和睡眠,都是阴阳给我们打上的烙印。
《黄帝内经》中说,“阴阳者,天地之道也,万物之纲纪,变化之父母,生杀之本始,神明之府也,生之本,本于阴阳。”阴阳是大自然,是天地间的最大道理,最大规律。大自然之所以有万紫千红,千姿百态的生命世界,有万紫千红,千姿百态的各种事物,这些事物的产生和灭亡,这些事物的变化过程,它的本源,它的父母,都是阴阳。地球上为什么有生命?生之本,本于阴阳。有了阴阳,才有了生命。没有阴阳,就没有生命。
明白了这个道理,我们再来看张仲景说的,天布五行以运万类,人禀五常以有五脏,经络府俞阴阳会通,玄明幽微变化难极。人类是大自然所生化的,天地是人类的父母,所以中医学在研究人的生理病理的时候,要仰观天文,俯察地理,中知人事。
我们这个地球,得天独厚,如果地球离太阳的距离再近上1%,我们的地面上就是一片火热,阳气太亢,不能化育生命。如果我们的地球,再远离太阳1%,我们地球上就是一片寒冷,阴气太盛,也不能化育生命。
白天,阳气不亢不烈,夜间,阴气不冰不寒,地面上昼夜交替,就出现了阴阳交替,平衡协调稳定的现象。也可以说,正是由于地球上有了这阴阳二气,有规律的,平衡协调稳定的交替运动,才有了昼夜。
再说,地球绕太阳的基本稳定的旋转,地面上出现了四季的阴阳二气的变化。冬季阴气偏盛,夏季阳气偏盛,这种稳定的变化,经过几十亿年的氤氲演化,才化育了万紫千红的生命世界。因此,地球上的所有生命,都被打上了阴阳的烙印。
阴阳,是大自然留给我们人类的一个“遗传密码”。
阴阳这么重要,我们不能不说说神秘莫测的太极图,我把它叫做阴阳消长变化图。古人是怎么画出这个图的,我不知道。但我也画过这个图,我是以北京地区一年二十四个节气,昼夜时间的差别为依据,画了一个阴阳消长变化图。
我从北京冬至这一天开始画,夜间比白天多6个小时,冬至过后,每过一天白天增加2分钟,夜间缩短2分钟,到了下一个节气,也就是15天的时候,到了小寒,和冬至相比,白天增加半个小时,夜间缩短半个小时,一直到春分这一天,白天夜间相等,过了春分,仍然是每过一天,白天增加2分钟,夜间缩短2分钟,到了夏至这一天,白天时间最长,夜间时间最短,白天比夜间多6个小时。
从夏至以后,每过一天,白天缩短2分钟,夜间增加2分钟,到了秋分这一天,昼夜时间相等。然后白天继续逐渐缩短,夜间继续逐渐延长,一直到冬至,夜间最长,白天最短。如果把这些点连起来,就形成一个反着的S曲线。这样一个图,在古代,把它看作是生命的象征,把它看作是生命的图腾。
因为有了阴阳,才有了生命,那是化育生命的本源,那是我们的祖先,我们的祖宗。所以,古人在画阴阳太极图的时候,要沐浴更衣,深居密室,诚心涤虑,认认真真地来画这个图。
大自然阴阳协调,则风调雨顺,万物生长,如果因为某种原因打乱了这种阴阳协调,就会产生自然灾害,从而会危及大自然中的各种生命。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,我们人体中,如果阴阳协调,则身体健康,如果阴阳失衡,则会发生疾病。
中医是用什么办法来协调人体内阴阳平衡的呢?
自然界阴阳二气的协调,不断运动和变化,才有了生命,对人体的生命来说,阴阳二气的协调,就是健康的保证。《黄帝内经》中说,阴平阳秘,精神乃治。阴阳平衡了,协调了,这个人的身体就是健康的。什么叫疾病?阴阳乖戾(li),疾病乃起。阴阳失调了,阴阳对抗了,就会产生疾病。
中医在治病的时候,采取的是什么方法呢?就是调和阴阳,使之归于平衡。张仲景在他的《伤寒论》中说“凡病,若发汗,若吐,若下,若亡血,亡津液,阴阳自和者必自愈。”凡是各种疾病,或者经过汗法,吐法,下法,这个时候,致病的邪气虽然已经过去,可是正气有所损伤,在这种情况下,只要通过肌体的生活调节和适当调养,体内阴阳和谐了,自调了,剩下的不舒服自己就好了。
也就是说,中医治病的目的,是调和人体的阴阳。为了调和阴阳,要涉及到各种方法,其中像针灸,按摩,都是帮助人来调和阴阳的。但是,大家最关心的是,药物怎么来调和人的阴阳?
其实,中医,是在认识食物的过程中,同时认识了药物的。我们远古的祖先,来到这个自然界,他首先要寻找食物。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,他发现了这个东西,味道不错,吃完后,身上很舒服,就把这种植物当食物了。这个东西味道不太好,吃了以后会上吐下泻,这种植物平时就不能拿来当食物,但是,这种植物的偏差,却可以用来纠正我们健康的偏差,这就是药。
对于植物中的药物,除了我们盲目采集,回来试吃,有的可以让人拉肚子,有的可以让人催吐,有的可以让人发汗,其实,在很多情况下,古人通过观察植物的生态环境,大体可以知道,它是什么功能。
北京南郊,盛产西瓜,有一个著名的西瓜产地。有一年,我们几个老师到那个地方去采摘西瓜。到西瓜地之前,我想这么热的天,西瓜在地里长着,一定会以叶子当伞,遮住强烈的阳光。结果到地里一看,那西瓜叶子并不大,一个一个大西瓜,都在那太阳下直射下,敞胸露怀,西瓜就是这么长的。在西瓜体内肯定有抗热的成份,从而达到内外阴阳的平衡。
夏天,自然界的阳气强盛,我们人体的阳气也浮盛于外,加上出汗,津液大量消耗,口渴心烦,这就是说,人体的阳气偏亢,人体不能耐热了,就需要从自然界中,获取富有水分的能够抗热的食物,来纠正身体的平衡。
西瓜是在水分充足,阳光充足的地方生长,在暑热的时候成熟,我们在暑热的时候吃它,就能起到生津,止渴,消炎,祛热,抗热,解暑的效果。
冬天吃它行不行?现在条件好了,冬天也能吃到西瓜。有一次,一个中学生,到我门诊看病,“叔叔,我胃疼。”
“你吃什么了?”
“我们家有一个西瓜,爸爸妈妈嫌凉,他们都不吃,我就吃了两块,就胃疼了。”
“你夏天吃不吃西瓜?”
“当然吃!吃饱都没事,为什么现在只吃了两块就胃疼?”
“因为你吃了违反时令的瓜果。西瓜是寒性的,冬天那么冷你吃它,吃多了当然不行。”
大自然中的所有物质,都是分阴性和阳性的,当人体阴阳失调的时候,中医就用自然界中,属阴的物质去补阳,用属阳的物质去滋阴,以此来调整人体的阴阳。
大自然中的物质为什么会形成阴阳之别呢?
那一年,我大学刚毕业留校,领导为了让我们这些人得到锻炼,组织我们到河北兴隆山去采药,还专门配备了一位有经验的采药师傅。我发现向阳山坡上,有黄芩等清热的药,夏天山上的石头都晒得滚烫,所以这些药能抗热,本身就偏性凉。在背阴的山坡,上面部分生长的药,大多是养阴的,像沙参,玉竹,麦冬。在太阳直射的向阳坡上,它们反而长不好,在背阴的山坡,半见太阳的地方,却能茁壮成长。
我想,深山沟里终年不见太阳的地方,会长出什么样的药物呢?我跟带队采药的老师说,我下到山沟里去看一看。我用了两个小时下到山沟,惊奇地发现,夏天了,那里还有冰雪不化的地方,来到这里我暑热顿消。我沿着山沟走,周围是些苔藓类的植物,蕨类的植物,走着走着我发现一堆一人高的植物,开着紫色的花朵,绿色的叶子,我没见过这种东西,不认识是什么植物,但我觉得在深山沟冰雪都不化地方生长的植物,它肯定是热性的,一定能抗寒。我连根刨了一棵,那根像小红薯一样。采药的老师见了以后说,你从什么地方采来的附子啊?它长在深山沟里,练就了一身抗寒的能力。中医大夫说,如果我们人体阳气虚了,就要用自然界中的这种植物来吃,纠正阴阳失调。
大自然不仅化育了我们人类,而且也化育了万紫千红的植物,动物和矿物。食物能保证我们正常能量代谢的需要,是我们延续生命的必要物质。药物,能纠正我们人体阴阳失调,保证我们的健康。
中医说:药食同源,就是这个道理。
本文据郝万山教授《百家讲坛·千古中医故事》内容整理
推荐 ▎喜欢中医的你,这本书值得收藏
点击:☞道家臻品,滋补肝肾,润五脏——九蒸九晒黑芝麻丸(可辟谷断食代餐)
关于我们微信号:SD-diwangyidao
联系我们
预约:18948313950(微信号Chytx2013)
咨询:13810949871 (同微信号)
欢迎在下方点赞、评论留言